河北经济网 > 产经

从枸杞地到养牛场“黑科技”各显神通

来源: 科技日报  
2020-11-09 14:03:32
分享:

  在标准化牛场,每隔一定时间都要对牛进行体尺测定。传统办法是先把牛绑上,再用卷尺等工具测量。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牛容易产生应激行为,伤害到人。

  难题怎么解?

  通过了宁夏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验收的“十三五”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宁夏智慧农业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智慧农业项目),其中研发落地的18项成果,有效解决了宁夏在肉牛养殖和枸杞种植智能化方面存在的诸多瓶颈。

  “通过各项成果的应用,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生产管理效率。这就是科技的神奇力量。”10月29日,项目牵头单位宁夏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农业物联网中心)负责人王红艳说。

  目前,智慧农业项目成果已在宁夏5个国家级园区的13家企业进行了示范和应用,部分成果在区外推广。

   新系统能给满地撒欢的牛测体尺

  一边是奔跑而出满地撒欢的牛,一边是严阵以待的相机和电脑。随着牛从场地的一头跑到另外一头,测量即刻完成。

  “我们的办法是,先获取牛的侧面头像,通过数据得到背面曲面,选中它的特殊点,就可以获得体尺主要参数。”肉牛体重体尺非接触式自动速测系统项目负责人称。

  让牛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下测定体尺,进而推测它的体重,这项由农业物联网中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实施的成果,在国内尚属首次发布。

  据专家组介绍,与传统人工测量相比,用新系统测量出的体尺,误差不超过±2%,体重测量误差不超±15公斤。

  肉牛体重体尺非接触式自动速测系统,只是宁夏智慧农业关键技术诸多成果中的一项。

  国内首台高通量土壤肥力机器人检测装置、国内首个枸杞田间数据采集自动巡检平台、标准化牛场牛粪智能清理装置、自行精准施肥施药一体机、无人机变量施肥技术、田间声波驱鸟设备……从枸杞地到养牛场,各种“黑科技”各显神通,为宁夏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提供全产业链集成整装服务

  “智慧农业项目通过3年的研究和探索、无数次的实验和实践,累计实施4个课题,真的很不容易。”宁夏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徐小涛感慨。

  近年来,宁夏围绕农民增收,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发展优质粮食、草畜、瓜菜、枸杞、葡萄“1+4”特色优势产业。针对枸杞和肉牛的精准化生产需求,智慧农业项目应时而生,它立志于提供全产业链集成整装服务。

  智慧不智慧,关键看装备。

  智慧农业项目聚焦智能化装备融合技术,联合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大学、浙江大学研发了枸杞田间定向驱避虫害设备、自行走智能化精准施肥施药植保装备、标准化牛场牛粪智能清理装置等5大智能装备。

  数据采集及传输技术也是关键。

  农业环境传感器、高通量土壤肥力自动化检测装置、“地—空—星”三位一体多源信息获取技术和高精度无人机定位方法等6大物联网数据采集设备,成本低、功耗低、可靠度高、集成度高。

  最重要的是信息服务“云端”运用。

  肉牛生产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枸杞全产业链大数据决策支持系统等3大数据决策服务平台,宁夏智慧农业大数据指挥调度中心平台、西电慧农—智慧农业成果交易云服务系统等4大信息服务平台,合力打造出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互联网、云计算等多个现代信息技术的智库。

  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的又一生动诠释

  深耕产业,必结硕果。

  宁夏科技厅立项后,农业物联网中心组织区内外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共同对智慧农业项目进行了研发实施。

  “这是对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的又一生动诠释。”徐小涛指出。

  项目合作的科研院所中,既有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农科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大院大所,又有本地的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丰农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等助阵,强强联手,优势互补。

  目前,一批智慧农业“黑科技”已全面落地应用,效果显著。

  在枸杞基地应用的农业环境传感器、枸杞田间定向驱避鸟设备、自行走智能化精准施肥施药植保装备等,能够平均降低人工成本15%左右,降低枸杞损耗10%左右;在肉牛基地应用的低功耗广域网牛舍环境高集成传感器、肉牛体重体尺非接触式自动速测系统、标准化牛场牛粪智能清理装置等,时效提高了4倍,人工成本节约80%以上。

  最新数字显示,智慧农业项目的枸杞示范面积达6500亩,录入并跟踪肉牛4100头,组织各类培训500余人次,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名。

  “智慧农业项目的实施将为宁夏在种养殖方面智能化发展提供支撑,并助推全区农业向精准化、智慧化发展。”王红艳说。 王迎霞 通讯员 席 娜

关键词:枸杞地,养牛场责任编辑: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