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春日,太行山深处,赞皇县许亭镇蜜蜂谷,一排排蜂箱摆开。
陈秀英戴着面罩,打开一个个蜂箱,细心地查看蜜蜂的成长情况,嗡嗡的声音萦绕在耳。
“好生态是我们养蜂人的底气,赞皇山好水好,漫山遍野的枣花、梨花、桃花、樱桃花,为养好蜂、酿好蜜提供了最佳环境。”陈秀英期盼这些勤劳的小蜜蜂给蜂农带来更甜蜜的收获。
赞皇县养蜂大户陈秀英在观察蜜蜂的成长情况。王小青 摄
今年66岁的陈秀英是全国劳动模范,也是河北蕊源蜂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赞皇县天源蜂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50多年前,陈秀英的父亲患病,通过蜂疗、服用蜂蜜等方法奇迹般康复了。也是从那时起,陈秀英走上了养蜂之路。
赞皇县位于太行山东麓,“七山二滩一分田”,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但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蜜源植物,仅大枣种植面积就达45万亩,再加上漫山遍野的荆花、沟沟坎坎的槐花,都为养蜂提供了充足蜜源。
一开始是自家养,为了做好这份“甜蜜”的事业,陈秀英通过不断参加培训学习,提升养蜂技术,逐渐成为赞皇县颇有名气的养蜂专家。
养蜂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产业——养蜂业不与种植业争土地和肥料,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更不会污染环境,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产业。
陈秀英意识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蜂业市场前景广阔。但是一家一户散养,没有先进技术支撑,信息沟通不畅,产业形不成规模,辛苦一年,赔本是经常的事。“必须成立养蜂协会,把山区的养蜂户组织起来,抱团发展。”她下定决心。
养蜂户在检查蜂王和蜂箱情况。王小青 摄
1995年,在陈秀英的努力下,成功组建起赞皇县养蜂协会,这是全县第一个养蜂协会,当时由22名蜂农参与。协会成立后,陈秀英多次邀请全国各地的养蜂专家和养蜂能手到县里进行技术指导。在协会的带动下,蜂农的养蜂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多数蜂农都掌握了养蜂全套技术。全县上千户蜂农通过发展蜜蜂养殖业,走上致富道路。
“过去好的时候一年能挣点,不好的年景还赔钱。现在不但能卖蜂蜜,还能卖蜂花粉、蜂王浆,一箱蜜蜂收入1000多元,相当于一亩好地的收入。我养100箱蜂就等于有100亩地,你说这在过去哪敢想呀!”赞皇县许亭镇南潘村村民褚科峰,曾是村里的贫困户,现在靠养蜂每年至少收入8万元,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以前我不信任她,老辈子养蜂也没见有人发了家。”赞皇县黄北坪乡上段村村民杨社庭,手有残疾不能干农活,“陈会长带人过来帮我换蜂王,教我怎么防病,现在服了!”老杨指着他家新盖起的小二楼,自豪地说:“我不但没有借款,家里还有存款。”
为了进一步打造自己的品牌,开发新产品提升品质,陈秀英成立了石家庄赞皇县蕊源蜂业有限公司和天源蜂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了集蜜蜂养殖、授粉、加工、文化、旅游、康养为一体的全蜂业产业链。
为了保证蜂蜜品质,陈秀英2009年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蜂产品加工车间,蜂产品也由树洞古法土蜂蜜拓展到了蜂王浆、鲜巢蜜、蜂蜜酒、蜂胶液、蜂蜡、蜂花粉等多种蜂制品。
主播在直播间推荐销售蜂蜜产品。王小青 摄
山上的花开了,又谢了。一年又一年,经过不懈努力,赞皇蜂蜜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蕊源商标还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和“河北省名牌产品”。以枣花蜜为核心的蜂蜜产品也逐步走到了一线城市,并且入驻了商超、网上商城。赞皇独有的三倍体枣花蜜早已成为河北特产。
如今,在陈秀英的带动下,赞皇县养蜂业像一个巨大的蜂巢——连接近2000户蜂农,其中有900多脱困户,养殖蜜蜂突破5万群,养蜂业遍及全县11个乡镇、150多个行政村。建成中国蜜蜂文化博物馆(河北馆),把小蜜蜂做成了大产业,带领山里乡亲走上了致富路。
看完蜂箱里的蜜蜂,陈秀英开始准备直播,“我们也得与时俱进呀!”陈秀英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