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讯(通讯员 郝文哲)沧州市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执法局坚持执法力度温度并存、推进打假保名优行动、推行信用修复活动、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加强多方汇联合作五措并举,全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坚持执法力度温度并存,擦亮优化营商底色。围绕“包容审慎”四字诀,认真贯彻《市场监管领域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等重要文件精神,严格把握“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尺度,充分运用整改约谈、批评教育、提出意见建议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给予更大的自我纠错、知错就改空间,保障企业减轻负担、轻装前行。2023年以来,全市系统共对270余家市场主体因首次轻微违法、及时改正且未造成危害后果决定不予处罚或减轻处罚,免罚金额760余万元,同时,对当事人采取救济途径,先后对11起案件采取分期缴纳罚款或延期缴纳罚款的决定。
推进打假保名优行动,提升优化营商成色。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座谈调研,宣介“打假保名优”决策部署和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法规,听取企业困难,帮助解决侵权假冒问题。先后确定名优企业72家列入“打假保名优”企业名单,在三送三问企业中选出3家名优企业列入省级名优企业范畴,与5家名优企业签订“救灾倡议书”,走访企业431次,收集侵权假冒信息19条,开展线上线下宣传61次,与企业座谈25次。
落实信用修复政策,彰显优化营商特色。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信用赋能”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全方位宣介信用修复政策,通过媒体、网络宣传等方式主动作为,提高政府政策对市场主体、人民群众的普及率和惠及率,进一步助力市场主体合规经营。二是畅通企业信用修复渠道,建立信用修复“五书同达”工作机制,健全信用修复提醒工作机制,开辟信用修复“绿色通道”,保护失信主体合法权益。2023年以来,全市系统为因受行政处罚或被列入经营异常的市场主体修复信用千余户,赢得企业一致好评。
规范涉企收费行为,皴染优化营商亮色。围绕涉企收费政策落实,按照综合治理、突出重点、执法震慑的思路,坚决规范清理涉企不合理收费,突出水电气暖、教育培训机构、商业银行和中介机构等领域整治,重点规范利用行政权力实行强制服务并收费、不合理加价收费、自立项目收费、不执行政府定价收费等行为,精准打击涉企收费违法行为,办理了一批有代表性、“查办一件、震慑一片”的大案要案。罚没严重破坏市场公平收费环境的违法主体近500万元,有力打击违法收费行为,在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加强多方汇联合作,共调优化营商春色。一是加强京津冀执法协作。设立案件查办绿色通道,强化地区区域联动、信息互通。与京津地区加强执法协作互相移交线索65件、开展案件协助调查22起、抽检6个批次。二是加强“两省三市”执法合作。与德州、衡水两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执法交流联席会议3次并签署备忘录,开展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药品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三是加强横向部门协作。与财政局联合制订《沧州市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细则 (试行)》与内部奖励发放流程,在多种媒体进行公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