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河北| “无人车间”里的智能“工友”们

来源: 河北经济日报  
2024-04-03 10:13:46
分享: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郑建卫 邓光韬

  “你看我们这么大的车间,没有几个工人。原来1个工人只能看1台设备,设备数字化改造之后,1个工人能看3—4台设备,车间已经无人化、少人化了。”3月20日,张家口三信同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信同达) 董事长李登云领着记者在车间参观时说。

三信同达智慧车间的柔性生产线。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郑建卫 摄

  三信同达是一家中型装备制造企业,主要产品是为大型工程机械、煤炭机械配套的零部件。

  走进车间,只见一排排工作台上,焊接的弧光闪闪,机械手自动沿着接缝进行焊接,焊缝光滑平整。

  “看这焊接质量,有几十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傅也很难焊得这样均匀。”李登云说。“我们原来需要300工人完成的工作量,现在80个人就能完成了。原来人工焊接的优良率只有80%,现在的智能化设备,焊接优良率达到100%。”

柔性生产线的焊缝,有几十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傅也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郑建卫 摄

  “数字化时代来了,企业不进行数字化改造不行。”李登云说。从2022年开始,三信同达与三一机器人公司合作,打造了长100米的机器人焊接工艺生产线,该生产线既可以单机焊接,也可以多机协同生产。既可以焊接不到1米的小工件,也可以焊接几十米的大工件。

  三信同达总经理李瑾说:“我们车间里有5G信号全覆盖。和单台智能设备自动运行不同,我们应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把设备都接入网络,各种设备由点状自动化升级为网状自动化,从而实现多种设备互相协同,柔性自动化生产。”

三信同达总经理李瑾介绍智慧车间。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郑建卫 摄

  “柔性自动化是机械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不像原来的自动生产线只能加工固定规格的产品,它的加工程序是灵活可变的。”三信同达常务副总经理郭兴森对记者说。

  郭兴森领着记者来到该公司的旋挖钻弧板类零件成型与热处理生产线,向记者介绍柔性自动化的运作过程:各种形状大小质量不等的生产零部件,首先由无人转运车送到机器人前面,机器人3D相机镜头自动识别零部件位置和形状后,抓起零部件送到2D相机镜头下面,自动识别每一个零部件需要的加工工艺,然后由机械手送到生产线进行自动加工,加工完成之后,再由生产线末端的机器人把零部件放上无人转运车,送往指定地点。所有设备在5G专网支持下,形成了一条无人运输、无人上下料、自动识别、自动生产的柔性自动化应用场景。

联网的无人转运车可以自动把零部件送到指定位置。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郑建卫 摄

  李瑾介绍,三信同达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设备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还将智能管控与数字化管理辐射到供应商层面,助力企业缩短业务管理周期,减少企业采购成本,提升采购质量和现金管理水平。

  “数字化带动了我们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三信同达与中国联通河北省分公司合作成立了数字化转型创新实验室,将三信同达的核心工艺流程与中国联通5G平台进行深度融合和创新性研究,以带动本地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李登云说。

关键词:焊接,数字化,零部件,装备制造,河北省 责任编辑:郑建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