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石鹏飞
5月11日,记者来到位于邱县的河北子涵养殖集团有限公司,这里是河北省冀南牛保种场。只见戴着耳标的黄牛,有的边听音乐边吃草料,有的舒服地躺在牛栏里,有的吃饱后“哞哞”欢唱……
时针拨回4年前5月的一天,河北工程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石玉祥教授看到冀南牛那一刻,眼前一亮,甚至有些欣喜若狂。
冀南牛悠闲地吃着草料。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这些黄牛,背腰平直,尻部稍斜,四肢粗壮,头端正,鼻孔大,口方平。公牛头稍宽,眼大有神,颈粗短。成年公母牛均有角、对称,毛色以黄、红为多,体形较小,体质结实紧凑……
彼时,石玉祥来到河北子涵养殖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指导,无意中在牛圈发现几头冀南牛,只不过这些黄牛与西门塔尔肉牛混养在一起。
在石玉祥的印象中,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耕牛不再从事犁地等农事劳动,土生土长的冀南牛已经自然淘汰、近乎绝迹。随后,他将发现冀南牛这一情况上报给县、市、省农业畜牧部门。
冀南牛是我国特有的地方黄牛品种,原产于我省南部的邱县、大名、魏县、临漳、成安、馆陶、临西、威县、广宗、平乡等县,属于役肉兼用型地方品种。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还有1万多头冀南牛,而时下纯种的冀南牛已濒临灭绝。
能发现冀南牛,既意外,也不意外。“我父亲从小就喜欢养牛,一直在饲养本地黄牛,对这些黄牛特别有感情。如今80多岁了,他还住在牛场,只要有黄牛产犊不管什么时间他总要到牛棚察看。”河北子涵养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书亭告诉记者,这些本地黄牛经专家验证,就是冀南牛。
“过去,冀南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冀南牛,随着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散养户大量退出,冀南牛等地方畜禽品种的生存空间变小,逐渐自然淘汰。”谈及冀南牛濒临灭绝,赵书亭道出其中缘由:冀南牛如果作为肉牛来养,同外来品种西门塔尔肉牛比,不占优势。西门塔尔肉牛生长速度快、周期短、成本低,一年半即可出栏,体重达1400—1500斤。而冀南牛一年半体重只能到1000斤,饲养3年也只能到1200斤,出肉率也相对较低,导致冀南牛等本土品种市场空间被无限压缩。长期以来,由于单纯追求畜禽产品的产量,缺乏对禽畜遗传资源重要性的认识,致使畜禽品种数量急剧减少。
根据2021年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数据,冀南牛作为河北省现存的两个黄牛地方品种资源之一,仅存37头,其中36头集中饲养在邱县河北子涵养殖集团有限公司。
对此,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奶牛研究室主任、省肉牛体系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用岗位专家王昆研究员等专家呼吁:加强冀南牛品种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亟须开展冀南牛抢救性保护工作。
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有关专家认为,畜牧发展,良种为先。没有农业种质资源,再先进的育种技术,也不能凭空育出新品种,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体现在畜禽良种上。畜禽遗传资源是农业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优良品种的“源头活水”,关系着畜禽产品稳产保供安全。
“目前,我国养牛场饲养的肉牛基本都是西门塔尔、安格斯等国外品种。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冀南牛是一个保护价值高、市场潜力大的地方黄牛品种,是冀南地区人民的宝贵资源财富。”赵书亭表示,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保护冀南牛等濒危种质资源,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
河北子涵养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书亭介绍公司发展及冀南牛保种情况。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自从石玉祥教授告诉我们这些黄牛是非常珍贵的冀南牛后,我们就新盖了牛舍,将这些冀南牛单独饲养,公母牛分开、大小牛分开。”赵书亭说,为养好冀南牛,公司精心安排责任心强、学习能力强的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和兽医,对冀南牛实施专门饲养管理。他们给冀南牛听音乐,还定期给母牛做B超,检测是否怀孕。
如今,冀南牛已被列入农业农村部濒危畜禽遗传资源。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深入推进,我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意识到冀南牛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抢救性保种工作全面展开——
邱县农业农村局出台《冀南牛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筹建河北子涵养殖集团冀南牛保种场。
邯郸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制定了《冀南牛保护工作方案》,并上报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为后续资源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确定河北子涵养殖集团有限公司为“河北省冀南牛保种场”。
邱县科协在子涵养殖集团公司建立“科技小院”,协调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资源,在繁育、科学防疫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奶牛研究室专家在冀南牛种群遗传背景、种牛系谱、保种原则和目标、保种方法和技术路线、保种效果监测和评估、分栏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
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专家指导冀南牛保种场规划设计,他们按照国家级核心育种场有关标准建设条件,结合冀南牛保种场地理位置,设计规划出了更符合国家级标准的冀南牛保种场规划图。
为做好遗传材料采集工作,国家、省、市技术人员到场开展冀南牛性能测定工作,采集冀南牛冻精3000份。
……
“我们在2023年首先制定了冀南牛保种的技术方案,在此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目前我们对现有冀南牛公母牛进行了登记,并且初步完成了公牛和核心母牛的基因组测序工作。”王昆告诉记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保种,河北子涵养殖集团有限公司的冀南牛目前已增长到60头。“冀南牛数量达到150—200头,才能算保种基本成功,200头以上才能说冀南牛濒危形势扭转。”赵书亭说。
在赵书亭看来,冀南牛可分成保种和选育两个阶段。保种的目标,是让冀南牛保持现在的品种特性,扩大群体数量,确保遗传基因不丢失。育种的目标,是提高冀南牛的生长、产肉和繁殖性能。用术语来讲,就是给整个种群“复壮”。
保种不是目的,对冀南牛加以开发利用推广才是最好的保护。“冀南牛是以前老百姓自己在农村养起来的,在非常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繁衍千年,传承至今,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和抗病力都要强一些。”赵书亭表示,冀南牛耐寒、耐饥、耐粗饲料,可以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养殖。冀南牛肉质鲜美,味道好,假以时日可以商品化,比普通牛肉价格要高,可走高端消费市场。
要想不沦为保种场中的“活化石”,冀南牛应走出保种场。“让这些冀南牛健康成长,还得让它们干干活。”按照赵书亭的设想:在村里承包2亩地种庄稼,翻土、耕种时,让冀南牛拉起犁耙,重现自然生态农耕美景。他准备将公司打造成一个科普研学基地,让孩子们学习传统农耕知识,体会在大自然农耕的乐趣。下一步,发掘畜禽遗传资源的文化价值,申请冀南牛地理标志产品,还要争取建立国家级冀南牛保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