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北京超级草莓音乐节现场观看演出。
西安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演出现场。
广东千古情景区的穿越街。
河北民族乐团在天津大剧院音乐厅合作演绎民族交响诗《大运河》。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新的城市,用“早点来、晚点走”的方式在当地旅游。沉浸式实景演出震撼出圈,为游客带来体验当地文化的新选择。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持续探索中,演艺已悄然成为拉动消费、增强文化自信的新引擎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文旅演艺,其核心都是内容,只有扎实的内容和创新的演出形态相结合,才能让观众看得懂、记得住、愿意买单。 当前演出市场,文旅融合核心价值释放,新模式、新场景和新业态的探索初见成效。在演出市场仍处于扩张周期之时,要以更为广阔的新发展理念,催生更大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
4月26日,河北省艺术中心大剧场,于魁智、李胜素演出的《四郎探母》赢得戏迷满堂喝彩;在石钢工业遗址公园中,石家庄摇滚音乐演出季正在激情唱响;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也在石家庄大剧院为观众奉献具有浓厚闽南风情的舞剧《沉沉的厝里情》;现象级音乐剧《摇滚莫扎特》闪耀廊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随着全省各地一场场演出精彩上演,以“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为主题的“跟着演艺游河北”活动正式启动。
今年以来,各地演唱会、音乐节几乎场场爆满,越来越多的人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新的城市,用“早点来、晚点走”的方式在当地旅游。与此同时,沉浸式实景演出震撼出圈,为游客带来体验当地文化的新选择。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持续探索中,演艺已悄然成为拉动消费、增强文化自信的新引擎。
A
“一场演出带火一座城”成为城市旅游出圈密码
旅游演艺《长恨歌》2023年票房突破5.7亿元;西安、宝鸡、咸阳等地先后举办演唱会、音乐节等演出85场次,票房收入6.16亿元;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以演艺为主要内容的景区受到全国游客追捧,带动汉服跟拍产业发展……去年,陕西文娱演艺产业链营业收入超65亿元,同比增长47.25%。
在日前举办的“跟着演出游陕西暨文娱演艺产业链推进大会”上,陕西省文旅厅厅长高阳表示,目前全省有规上文娱演艺产业链群企业2281家,大型营业性演出超过60%的观众来自外地,文娱演艺产业链辐射带动成效凸显,成为拉动陕西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演出产品也成为山东琅琊古城吸引客流的一大“利器”。“五一”期间,累计接待游客23.11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2951.04万元。其中,大型室内旅游演艺《国秀·琅琊》场场饱和,景区二次消费收入大幅增加。近两年,在政策的推动下,山东发展文旅演艺破题起势。今年以来,全省多地将演艺经济作为发展文旅经济的特色赛道。
优质的文旅演艺开始成为城市文化新名片,“一场演出带火一座城”成为城市旅游出圈密码,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陈民介绍,“跟着演艺游河北”实现了文旅、交通、食宿的联动消费,推动了本地文旅市场释放消费动能。
“‘跟着演艺游河北’活动,注重沉浸体验与融合创新,更好满足了消费升级为游客带来的新需求。”新绎控股董事长李晓菲说,他们打造的红楼梦·戏剧幻城,通过匠心独运的情景空间,深度沉浸的戏剧演出,游客仿佛“走进”《红楼梦》这部书中,前来观看的游客不仅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消费持续火爆,也为廊坊打造“戏旅之城”品牌赋能增色。
不仅是陕西、山东、河北,在其他省份,人流量巨大的演艺行业同样带动旅游、住宿、餐饮、交通等消费持续增长,“演艺+旅游”正打造消费新业态。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今年“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3.44万场,同比增长10.66%;票房收入20.84亿元,同比增长37.17%;观众人数1026.73万人次,同比增长18.63%。优质演出成为各地文旅吸引客流的一大“利器”,江苏提出“跟着小剧场打卡金陵城”“巨好看小剧场”调动起省内1156家小剧场资源,用演出吸引游客;陕西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话剧《白鹿原》在哈尔滨大剧院演出两场,外地游客购票观演占比超过15%……
此外,一系列音乐节的举办也促进旅游市场热度攀升,如天津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丰富文旅消费场景,思南石林景区的石林印象音乐节成为乐迷体验民俗文化与地道美食的好去处,浙江绍兴的上虞氧气吉象音乐节带动夜经济。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刘克智表示,在政策鼓励和消费需求推动下,全国演出市场体系日益完善,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在恢复和扩大消费,尤其是拉动文旅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五一”假期全国演出市场简报显示,“五一”假期,全国旅游演艺在演项目数量较去年同期新增11%,热门旅游演艺日均场次安排均呈饱和状态,多个景区景点演出项目出现加场现象。
B
以舞台艺术讲述中国故事的优质演艺项目频出
近年来,白天赏景、夜晚观剧,逐渐成为文旅消费新风尚。在沉浸式、强互动、新体验的演艺剧目中与艺术家相遇,是本次“跟着演艺游河北”活动的一大亮点。日前,上海缪时客沉浸式音乐剧《月亮与六便士》在河北省艺术中心造艺空间上演,拉开造艺空间开幕季演出大幕。“造艺空间积极拓展‘跟着演艺游河北’边界,不仅引进了《月亮与六便士》,还将推出一批沉浸式话剧、互动式儿童剧、先锋喜剧等特色剧目。”河北省艺术中心造艺空间主理人陈丽介绍。
据了解,“跟着演艺游河北”活动,旨在以高品质演出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延长游客驻留时间,拉长消费链条,让优质的文旅演艺成为城市文化新名片,让人们在观演中感受一座城市的文化味、烟火气,努力在剧迷观众间逐步培育起周末“跨城追剧”的文旅体验。
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传统因创新而历久弥新。优质文娱演艺项目作为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黏合剂”,在丰富大众文旅消费需求的同时,还将深厚悠远的传统文化转化为可见可感的舞台艺术,为其赋予鲜活的时代生命。
取材于陕西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出《无 界·长安》,方寸舞台之上,秦腔、皮影、杖头木偶在极富张力的舞台创意和前沿科技手段中呈现出别样的生命力。“基于文化自信,越来越多文化工作者会去挖掘传统文化,打造出让观众容易接受的作品,形成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无 界·长安》演出制作人吴艳说。
音乐剧《将进酒》、话剧《白鹿原》、儿童舞台剧《西游记》创作主题回归传统文化;舞剧《只此青绿》《红楼梦》《咏春》凸显中式美学,呼应时代审美……近年来,以舞台艺术讲述中国故事的优质演艺项目频出。
兼具传统特色与现代审美的创新表达,还收获了海外观众和艺术机构的认可。今年3月,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出品的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在海外为期两周共计8场的巡演,吸引了约1.5万名观众观演,演出相关内容在海外媒体的总阅读量超4亿。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景小勇表示,《诗忆东坡》《中国故事·十二生肖》《国色》等作品成功在海外巡演,将“中国式舞剧”的审美、文化、艺术传达到世界人民心中。“同时,我们拥抱数字技术变革,主动开拓线上传播渠道,为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夯实基础,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搭建友好沟通的桥梁。”
C
提升演出品质、创新演出形态 推动演艺产业向好发展
文旅演艺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剧院演出到实景演出,再到沉浸式互动演出,丰富创新的表现形式为广大游客呈现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时尚文化等多元文化体验。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制约文旅演艺向高阶迈进的短板和弊病。比如,单纯依赖感官刺激,缺乏文化内涵。记者采访获知,南方某地文旅演艺项目引进国内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但因忽视对本地文化的挖掘和对剧本的打磨,最终不卖座。再如,盲目跟风、匆忙上项目,合作的团队“来了就导、导了就走”,导致一批项目因水土不服、粗制滥造而关停。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文旅演艺,其核心都是内容,只有扎实的内容和创新的演出形态相结合,才能让观众看得懂、记得住、愿意买单。
刘克智表示,纵观当前演出市场,文旅融合核心价值释放,新模式、新场景和新业态的探索初见成效。在演出市场仍处于扩张周期之时,要以更为广阔的新发展理念,催生更大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
“一方面要从内容、技术等多层面不断提升演出品质,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宣传营销、旅游服务、产品创新等业态升级,促进演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刘克智说。
搭建文旅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对优质文娱演艺产业项目优先纳入省级“四个一批”项目库,科学调整营业性演出审批程序……高阳介绍,接下来陕西将从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服务支持、为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四方面发力,推动文娱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群众基础同样是演艺市场的发展根基。当演艺艺术走进百姓生活,观演、看剧成为百姓的日常,演艺市场才能拥有长足的生命力。2023年,西安打造文化惠民演出平台,面向剧院发放补贴,面向市民发放惠民卡,降低观众走进剧院的成本,并结合演艺街区、文旅活动、节假日推出免费惠民演出,让优秀演艺既在剧院又在身边。
“只有不断提升质量、增强传播力,回应大众的文化期待与精神向往,才能让舞台艺术和产业保持创造力和生命力。”景小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