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近,那么美,养老到河北

来源: 河北经济日报  
2024-05-31 10:30:54
分享:

  在威县三益庄村一家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在陪护老人。

  老年人在唐山市路北区橡树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练习吹奏乐器。

  老年人在香河县大爱书院养老中心活动室练习书法。

  在滦州市王店子镇海洋养老中心,医务人员带领老人们在庭院中散心。

  河北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价格优势,统筹推进硬设施建设和软服务提升,着力构建“一区(环京24县养老核心区)、一圈(高铁1小时养老服务圈)、三带(燕山、太行山、沿海康养休闲产业带)”养老产业发展格局。成立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延伸布局工作专班;对标京津高水平养老服务和高端化养老需求,建立高质量高标准的服务体系;与京津相关部门对接联系,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商机制,叫响“这么近,那么美,养老到河北”品牌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支持康养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围绕支持康养产业发展提出20条政策举措,扎实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延伸布局,叫响“这么近,那么美,养老到河北”品牌,吸引更多京津老年人来冀康养。

  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

  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

  初夏时节,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几位老年人坐在长椅上,惬意地享受着美好时光。该养护中心目前居住有4400多位老年人,其中95%以上为北京籍。

  加快布局医养康养产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全覆盖,推动京廊医疗合作,为社区和居家老年人开展医疗服务……近年来,廊坊市聚焦老年人所需所盼,着力构建医养康养结合服务体系,通过将老有所医与老有所养相结合,不断优化养老服务模式,让更多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中午时分,在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食堂,来自北京的郑桂兰老人正和来看望自己的朋友们共进午餐。她告诉记者,住在这里已有5年,医生护士定期上门进行体检,还有保健医师和护理团队提供健康服务,不仅身体得到照料,日常生活也更加便利和充实。“如果身体不适,他们会更加注重护理,寻找最佳治疗方式,并从饮食方面加以调理。”郑桂兰说。

  该养护中心经过十几年运营,已探索出“医养康相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设置了宾馆式养护区和家居式养护区,可全程解决自理、介助介护、认知照护和安宁疗护等不同养老养护需求。这里依托完善的医疗养老配套和河北燕达医院的医疗保障,为老年人搭建了“保健医师、综合门诊、三甲医院”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同时,为老年人提供康复理疗服务、生活照料服务以及健康膳食服务。

  “老年人在这里可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养护中心副总经理李东辉介绍,不久前,养护中心被评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据了解,廊坊市62家养老机构全部与医疗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签约医疗机构安排医务人员定期上门为入住老年人开展巡诊,并为入住老年人开通急诊急救绿色通道,保障了老年人就医的及时性。其中,38家养老机构建成医养结合机构,占养老机构总数的61.3%,其中医办养类型5家、养办医类型10家、嵌入式类型21家、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未备案2家,共有医疗型床位2424张、养老型床位11092张。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范素文介绍,为推动我省三甲医院、县医院和中医院与大型康养机构合作,支持全省康养产业健康发展,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同民政、中医药等部门出台了《关于支持环京津地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的若干措施(试行)》《关于加快推进环京津地区“养中有中医”工作方案》,大力支持省内三甲医院、县医院和中医院与当地医养结合机构合作;今年初印发了《关于建立京津老年人医疗服务工作机制的通知》,推动进一步做好环京津地区医养结合工作,吸引京津老年人到河北养老。

  落实国家《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指南(试行)》要求,坚持因地制宜、一院一策,采取“签约式”“协议式”“嵌入式”等多种方式指导和规范省内三甲医院、县医院和中医院与大型康养机构合作,提升“养办医”“医办养”质量。

  对与大型康养机构合作的省内三甲医院、县医院和中医院,在医疗机构评价时给予适当奖励,并配合相关部门在项目、资金上给予支持,充分调动省内三甲医院、县医院和中医院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持续实施环京津地区中医医养结合能力提升项目,支持环京津县级中医医院与当地康养机构、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定期为其提供中医药服务。不断扩大环京津地区“养中有中医”覆盖面,推进中医治未病理念、养生保健、特色康复等中医药服务融入养老服务。通过开展名中医惠老行动,统筹省、市、基层名中医等优质专家资源,组织不同形式的惠老活动,将中医药诊疗、养生保健、适宜技术、健康科普知识带到康养机构、养老机构,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破除政策机制障碍

  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

  省医疗保障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胜群介绍,省医保局围绕支持康养产业发展,一方面,及时将康养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从制度上减轻入住老年人看病就医费用负担;另一方面,积极破除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政策机制障碍,从政策上吸引更多京津老年人来我省康养。

  对康养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实现应纳尽纳。简化医保定点纳入条件和认定流程,本着“应纳尽纳、应开尽开”的原则,将符合条件的康养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医保定点,全部开通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服务。实现康养项目延伸布局到哪里,医保政策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目前,环京24个县(市、区)为京津参保人提供养老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分别达到2117家、2713家,实现了京津参保人到我省养老就医购药涉及医保方面无障碍。今年以来,京津参保人来我省环京24个县(市、区)门诊31.19万人次、同比增长221.55%,医保基金支出1985.79万元、同比增长148.42%;住院5213人次、同比增长60.8%,医保基金支出3389.79万元、同比增长46.5%。

  在全国率先实现京津冀区域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免备案。按照国家现行政策,患者异地就医需先到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才能享受医保报销直接结算便利。省医保局坚持刀刃向内,2023年2月10日,率先取消我省参保群众到京津异地就医备案手续。2023年4月1日,京津医保部门也取消了京津参保群众到我省异地就医备案手续。至此,全面实现京津冀区域医保直接结算一体化。今年同时间段与2023年政策实施前(1月1日至3月31日)相比,京津参保群众到我省门诊人次分别增长138.73%、143.91%,住院人次分别增长36.71%、89.53%。其中京津老年人(男60岁、女55岁以上)到我省住院10656人次,增长14.79%。

  为吸引更多北京老年人来我省养老,省医保局主动与北京市医保局对接,多次向国家医保局请示汇报,2023年3月10日起实现北京参保群众到我省就医使用北京医保目录直接结算,在全国率先破除异地就医按照就医地医保目录报销结算这一政策机制障碍。今年同时间段与2023年政策实施前(1月1日至3月10日)相比,北京参保群众到我省门诊次均费用降低70.2元、降幅25.9%,住院次均费用降低2309.7元、降幅18%。

  京津冀康养服务更趋协同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翟增军介绍,我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价格优势,统筹推进硬设施建设和软服务提升,大力推进大型养老基地建设、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上下游产业壮大、配套设施完善、龙头企业引进培育,着力构建“一区(环京24县养老核心区)、一圈(高铁1小时养老服务圈)、三带(燕山、太行山、沿海康养休闲产业带)”养老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初见成效。环京的张承廊保和石家庄、秦皇岛分别与京津签订养老服务协议,三河燕达健康养护中心成为京津异地养老的典范,保定小院、承德温泉康养、秦皇岛滨海康养等一批多元化康养项目陆续建成投用,京津来冀康养老年人超过12万,其中北京9.6万人、天津2.6万人。

  在省级层面,成立了28个省有关单位和相关市县组成的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延伸布局工作专班,市县层面也对应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省直部门包联各市、各市领导包联各县区的包联服务机制,构建起了全省上下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工作推进体系。同时,建立由工作专班成员单位组成的问题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各地在发展康养产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对标京津高水平养老服务和高端化养老需求,我省加强与京津对接协作,积极建立高质量高标准的服务体系。三地进一步细化了京津冀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结果互认、老年人能力评估结果互认相关政策,实现“同质同标”。搭建起京津冀养老服务资源对接平台,组织养老机构和企业赴京津对接需求。推动组建了“冬南夏北”旅居养老机构联盟,我省有68家养老服务机构纳入联盟。建立健全京津冀异地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制度,我省养老机构收住京津户籍老年人,可同等享受京津养老机构运营补贴。

  我省将进一步组织相关部门和地市与京津相关部门对接联系,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商机制,推动政策、标准的衔接统筹,深化资源、信息的共享互认,放大河北吸引力,叠加京津引导力,最终形成京津养老人口向河北转移的合力。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闫恒方介绍,2024年,立足我省养老服务发展实际,加快推进京畿福地、老有颐养的乐享河北建设。省民政厅将加强与20个成员单位沟通对接,进一步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优化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加强与京津民政部门的沟通协调,搭建京津冀地区养老资源对接平台,围绕我省养老项目实际需求,组织京津优质养老服务企业到我省考察对接,推动京津养老资源向我省延伸布局;开展宣传推介,通过举办推介会、宣传进社区等形式,推介我省优质养老服务资源;优化北京养老服务网京津冀养老服务模块,分区分类展示我省养老服务资源,为京津老年人异地养老提供更多选择,打造京津异地养老首选目的地。

  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自“五一”假期开始,张家口崇礼冬奥村开启夏季运营,截至目前这里已经预订了100余间康养房。

  在“非冰雪季”延续热度,基于政策导向和客观条件,发展康养产业、布局环京养老无疑是崇礼不错的选择。这里地处坝上高原与坝下平原交界区域,全年气候舒适期达7个月,夏季平均气温不超过20摄氏度,适合旅居避暑。2023年,崇礼区被纳入河北省第二批承接北京养老需求重点区域。

  驱车出张承高速崇礼出口往崇礼城区方向行驶,不到5分钟就到了“预防病抗衰老康复养老综合体”。项目负责人司大勇指向一栋已经全部完成内装修的小高层说:“这栋楼里都是居家式养老公寓,目前已经有147套完成精装。这些房型今年春节期间进行了试运营,2至3月累计订了200多间,其中70%都是北京客人预订的。”

  建立新产业,由点到面,错位发展。今夏,张家口冬奥村、部分雪场“变身”康养胜地,提供旅居康养短租服务。张家口冬奥村专门配备了洗衣房、门球场、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食堂膳食参照国家队的标准,让老年人住得安心、舒心。

  崇礼区发改局副局长郭岩伟介绍,目前,崇礼区积极制定实施配套政策,鼓励下三道河、上窝铺等有民宿发展基础的“美丽乡村”关注康养人群,在当地形成以“预防病抗衰老康复养老综合体”为引导,雪场、民宿、社区为互补,符合多类型目标客群的“1+N”旅居康养承载体系,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翟增军介绍,我省将组织指导市县加大宜居社区、医养康养、养老服务等康养项目谋划建设力度,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力度,有效吸引金融资本,保障康养项目融资需求,同时,积极做好规划、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逐项目建立工作台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项目早开工、早日建成发挥效益。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赵江介绍,该局高度重视并持续推动金融支持康养产业发展和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导银行业加大信贷投放。组织开展多轮针对康养产业的调研督导、项目走访,针对相关项目面临的融资困境,推动银行机构立足自身定位、一企一策提供差异化信贷解决方案,支持养老机构和养老项目建设。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省银行业支持养老服务、康复医院等康养相关产业授信金额121.8亿元,贷款余额55.7亿元。

  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针对康养产业长周期微利、抵质押担保不足、中小民营企业较多的特点,推动银行保险机构通过完善相应信贷管理机制、探索多样化风险缓释措施等方式,创新推出符合康养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化金融产品。如,国家开发银行设立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贷款,支持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全省相关贷款余额11.6亿元;中国银行针对养老产业特点匹配养老信贷产品,全省已发放贷款11.1亿元;建设银行以“康养+住房租赁”模式促进房地产向养老产业转型,目前项目授信8亿元;交通银行开发惠老展业贷、惠老助力贷、惠老融资租赁等专属产品,支持养老产业项目授信1.1亿元。

  (本版综合:新华社、河北日报、长城网)

  图片均为资料片 新华社发

关键词:河北,养老 责任编辑:徐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