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中国丨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来源: 新华社  
2024-06-21 11:08:26
分享:

  幽蓟东来第一关,

  襟连沧海枕青山。

  长城远岫分高下,

  明月寒潮共往还。

  这是明朝闵珪描写山海关的一首诗,形象地写出了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枕山襟海的雄壮气势。山海关位于辽西走廊咽喉处,北依燕山余脉,东南临渤海湾,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公元1381年,大将徐达奉朱元璋之命在此建关设卫,这是山海关建设之始。

  6月5日拍摄的天下第一关城楼。新华社发(周红 摄)

  6月11日晚,游客在天下第一关景区游览。新华社发(刘满仓 摄)

  6月11日拍摄的天下第一关城楼夜景。新华社发(李铎 摄)

  6月11日,游客在天下第一关景区观看《观·沧海》光影秀。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一部分,山海关长城全长27.639公里,沿线分布的城堡、关隘、敌台、烽火台等共同组成一套完备的防御体系。明朝马文升的诗“东封辽地三韩险,西固燕京百世安”写出了山海关军事上的重要意义。

  6月11日在山海关古城中的钟鼓楼上拍摄的天下第一关城楼。新华社发(梁子栋 摄)

  6月11日,游客在山海关古城中游玩。新华社发(梁子栋 摄)

  6月11日晚,游客在山海关古城游玩。新华社发(张晓峰 摄)

  6月11日,游客在山海关古城西门外拍照留念。新华社发(梁子栋 摄)

  明朝名将戚继光曾长期驻守蓟镇长城一线,并多次率兵出山海关作战。他的诗《出榆关》描述了明军的雄壮军威:“飞羽辽河上,移军滦水东。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

  戚继光主持修建了入海石城,也就是今天的老龙头,是唯一与大海交汇的长城。

  6月15日,游客在老龙头景区参观游览(拼接照片)。新华社发(周红 摄)

  6月13日清晨,游客在老龙头景区附近的海滩游玩。新华社发(刘满仓 摄)

  6月14日,游客在老龙头景区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夕阳下的老龙头景区(2016年10月8日摄 ,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明朝末年,兴起于东北的女真人进入山海关,建立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都曾登临山海关,在老龙头上的澄海楼观海吟诗,“重关称第一,扼险倚雄边。地势长城接,天空沧海连”出自康熙皇帝的《山海关》一诗。

  6月12日,游客在老龙头景区澄海楼前游览,玻璃罩中是一段古城墙。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3月11日,“盛世龙腾 山海同庆——2024‘二月二’老龙头全国舞龙大会”在老龙头景区举行。新华社发(李铎 摄)

  从老龙头开始,长城一路蜿蜒向北,翻越第一座高峰——位于山海关古城北部的角山,因此角山有“万里长城第一山”美誉。角山长城依山而建,巍峨险峻,是山岳长城的代表。

  6月14日,游客在角山长城景区游览。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6月14日,游客在角山长城景区游览。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这是角山长城景区(2016年10月8日摄 ,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在清朝,山海关的军事作用逐渐弱化。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名篇《长相思》,写出了他从京师去往山海关途中的思乡之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从明清延续至民国时期的“闯关东”,让界定着“关内”和“关外”的山海关,在中国人心中又被赋予了有关乡愁的更多意义。

  6月11日晚,游客在天下第一关景区观看情景剧《身向榆关那畔行》。新华社发(刘满仓 摄)

  山海关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长城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山海关 责任编辑:徐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