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72变 | 车谷砣:“特色产业+” ,让田园成为“聚宝盆”

来源: 河北经济日报  
2024-07-10 15:49:12
分享: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 李佳琦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刘飞

  “做梦也想不到,当了一辈子的农民,活到六七十岁了,还能住进电梯房里享清福……”夏日的清晨,灵寿县车谷砣村不少老年人围坐在小区廊亭里,满眼都是幸福。

  从低矮平屋到宽敞楼房;从过去只求遮风避雨之所,到如今“一键直达”的电梯房……这个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小山村,近年来,依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康养旅游产业,把田园变成“聚宝盆”。

车谷砣村村民王青梅一家住在村里分配的楼房里,生活美满。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刘飞 摄

  “土坯房”到“电梯房”幸福指数节节高

  新楼房里,客厅宽敞明亮,今年62岁的村民王青梅坐在沙发上,虽然搬进来3年多了,但说起住进来的感受,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我这套住房有134平方米,三室两厅两卫,水电齐全。”

  “过去住的是低矮的土坯房,现在是带电梯的小洋楼,过去洗漱、取暖都不方便,现在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王青梅谈起生活的变化,兴奋不已。

  王青梅的两个儿子,都在市里工作。“前年回来,都找不到老家了,在附近转了好几圈。他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比在城里舒服,很‘滋儿’。”王青梅说,“党的乡村振兴政策好,村‘两委’班子也干事,扭转了村里的风气,给老百姓谋了福利,我们都很感激。”

  幸福不仅是住上楼、用上天然气,还有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再有一个多月,王青梅二儿媳妇就要生产了,现在屋里已经准备好了各种婴儿用的包被、玩具。“有些是邻居给拿来的,我们楼上楼下,关系融洽,现在的生活我觉得很幸福。”

  王青梅说,住进楼房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夏天晚上摸黑上厕所,冬天还有暖气,室内二十四五度,很舒适,大家精神头也比以前好了很多。自己以后就一步一步跟着村里的规划走,会继续支持村里的工作。

  “村民搬迁到新民居后,村内原有的100多套房屋,交由村‘两委’根据情况打造成具有太行山风格的特色民宿,村民拥有经营权。”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陈春芳介绍,有承包能力的人承包,没承包能力的人分红。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让村里人人都有事干,人人都有钱挣。

车谷砣村发展特色旅游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刘飞 摄

  劈开山路 打造“红、绿、古”旅游新名片

  “车谷砣,把天摸。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原来的车谷砣村,只有1条长9.75公里的崎岖山路通往外界,路基狭窄,宽不足3米,路况差,急弯多,大型车辆难以通行,恶劣的交通状况大大限制了车谷砣村的发展。

  “没有一条像模像样的出村路,谈何发展旅游?想投资的人来了好几拨,走了走这条路,结果一个都没能留下来!”要致富,先修路。2011年12月底,陈春芳当选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两委”干部作出了修路的决定,并积极动员村“两委”干部集资,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津贴及县城住房的抵押贷款用在了修路上。

  历时2年6个月零29天的不懈努力,终于将连接沟域内5个行政村长9.75公里的通山道路由原来的宽不足3米,全部拓宽到了8米,全线建成了柏油公路,改善了整个沟域内的交通环境,打通了村民的脱贫致富之路。

  车谷砣村有一棵千年古茶树,又称乌金子茶树。古茶树高20米,枝繁叶茂,从5月初开花,花期可以持续到5月中旬。每年春季采叶加工后,饮之清爽适口。如今,千年古茶树已成为车谷砣村发展乡村游的一大亮点。

  “依托古茶树这个名片,我们打造了茶树街、沿河栈道等特色的旅游景点。除了这些,我们还对村里的古宅、名人故居等古迹进行了修缮保护,努力打造一个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的车谷砣,吸引游客光临。”陈春芳说。

  车谷砣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村后山上的古城垣、点将台见证着村庄古老的历史,百年老宅、著名诗人李学鳌故居等古迹给车谷砣增添了文化气息,而这些在陈春芳的眼里,都是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贝”。

  “我们车谷砣,不仅山美水美,红色文化也非常丰富。我们已经修缮好晋察冀边区印刷厂、后方医院这些红色遗址,打造晋察冀边区货币历史陈列展,让这些红色遗址重新焕发光彩。”陈春芳介绍,这些保留下来的红色印记,是一笔财富。“我们要把红色文化、红色资源挖掘好、传承好、利用好,把红色文化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树立‘红、绿、古’交相辉映的旅游新形象。”

车谷砣村发展特色农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刘飞 摄

  玩转“特色产业+”农民致富“有奔头”

  行驶在通往车谷砣村的盘山公路上,道路旁的野生猕猴桃正在茁壮成长,这是近些年来带动车谷砣村增收的又一项特色产业。

  “土里有金银,就看你咋挖!”陈春芳说起这些年的变化搂不住话匣,“我们种过菊花,开不了花;种过寿桃,卖不出去;后来,改种山上的野生猕猴桃,一下子火了。前两年,每斤卖10块,很多城里人慕名而来,地头一早就被抢购一空。”

  小小猕猴桃,成了“摇钱树”。“我们这个沟域种植嫁接野生猕猴桃已有多年历史,产的猕猴桃甜度高、果色好,营养价值高,市场非常认可。”陈春芳盘算着,亩产5000斤,纯收入能到三四万元。

  “我们村这几年变化特别大,主要靠发展特色产业种植,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陈春芳说,通过扩大野生猕猴桃和培育千年古茶树,形成特色农业精品旅游,医养结合的产业融合发展方向。

  这几年,车谷砣村认准了发展特色产业的路子,“农业+旅游+康养”等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兴起:靠千年古茶树历史文化博出位,嫁接培育200棵茶树苗,筹建古茶文化园;充分利用野生中草药材资源,与中医院合作,建设高标准医养结合院;对村民旧宅进行整体设计,修建具有太行山特色的民宿……2023年,车谷砣村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4万元。

  因地制宜,资源共享,谋划致富项目,陈春芳一直在探索新路子。

  一个村富不算富,走上富裕之路的车谷砣村,还带领周边村子共同致富。

  在陈春芳的建议下,沟域中的黄土梁、南枪杆、团泊口和南寺村被纳入车谷砣旅游开发成员村,创造性成立了车谷砣沟域联合党总支,并按照“一村一品、一庄一特、一沟一景”的建设思路,打造总投资21.5亿元的中国·车谷砣全沟域生态旅游度假区,通过村“两委”+合作社+农户+旅游开发公司的“四位一体”合作经营模式,带动沟域各村庄共同发展。

  “只要能为老百姓谋福利,我一定全力以赴,咱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陈春芳信心满满地说道。

  专家观点

  河北省委党校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主任、河北宣传文化法治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马一超:车谷砣村坚持党建引领,打造生态旅游度假带,努力把农业做成产业化、把旅游做成规模化、把康养做成市场化,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实现了共同富裕。车谷砣村作为我省乡村振兴的典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一是要坚持党建引领,抓好班子建设。车谷砣村的发展,离不开村党支部的正确领导和谋划部署,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陈春芳的真抓实干和奉献担当。二是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车谷砣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支部,积极规范村民自治,制定实施村规民约,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稳定,改善了民风。三是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车谷砣村成功的重要经验,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了,才能让基层组织有钱办事,才能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关键词:三农,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红色文化 责任编辑:贾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