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港藏不住了!解码河北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来源: 长城网  
2024-08-12 19:28:00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冯硕 郭甜肖

  立秋了,沧州南大港依旧绿意盎然,千顷湿地犹如一块块绿丝绸向远方绵延铺展,点缀其中的是丛丛芦苇、声声鸟鸣。

  8月8日早上7点,记者跟随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王立军科长进入湿地采集样本。与专业人士同行,湿地的多样魅力方才一一显露,“这片湿地,是绝佳的鸟类栖息地。每逢迁徙季,会有超过10万只次候鸟到这里停歇、觅食。”

  鸟儿在水中嬉戏。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冯硕 摄

  南大港湿地所在的黄(渤)海沿岸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区域,这条迁徙通道是全球鸟类多样性最丰富、濒危物种比例最高的迁飞通道,为数千万只水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

  7月26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南大港候鸟栖息地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河北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这是一处候鸟的天堂

  南大港候鸟栖息地获得青睐,“天赋异禀”是很重要的因素。南大港候鸟栖息地位于河北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总面积为3814.1公顷,拥有环渤海生态区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典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转站,也是众多珍稀水鸟的栖息繁殖地。

  探访期间,并非候鸟迁徙期,鸟类数量不算多,但湿地内的河道、水塘和芦苇丛,均可见各种鸟类觅食、休憩,共享这片丰饶宁静的家园。“很多候鸟无法一次性飞完全程,需要中途停留补给,南大港候鸟栖息地就是重要的驿站。”王立军说。

  南大港候鸟栖息地 俯瞰芦海迷宫图。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冯硕 摄

  每年有大量鸟类在南大港湿地过境、停留,总量上多达10万只次,如果从种类上细分,还会发现其中不少是濒危或珍稀动物。

  根据最新监测数据,南大港湿地鸟类达到了27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2种。这里不仅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等16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还有5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如大天鹅、灰鹤等在此繁衍生息。

  “候鸟物种数的增长,意味着更多候鸟因南大港湿地而受益,标志着湿地生态价值进一步释放。”王立军说。

  这是一次四年的长征

  “从2019年开始的期盼,如今终于成真了!”得到南大港候鸟栖息地申遗成功的消息,王立军难掩激动。

  从谋划申报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历时4年。

  2019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加强系统保护,我国承诺将辽宁、河北、山东、上海等4省市多处候鸟栖息地联合申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

  2020年5月,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全力筹备申遗。2020年11月,河北沧州南大港被正式列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候选提名地名单。

  鸟儿在水中嬉戏。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冯硕 摄

  湿地保护修复是申遗的准备工作之一。

  王立军这样描述湿地修复前的情况:“北部养殖池塘处于南大港湿地水循环系统的末端,连片围垦导致原有湿地面积萎缩,鸟类栖息和觅食空间也在减少,加之当时渔民生态保护意识淡薄,围塘养殖导致这里的生态被破坏。”

  尽管从2015年起沧州就将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列入禁止开发区域。然而,“当时有的村民很不理解,我们劝阻不要在附近围塘养殖的时候,他却说你保护你的,我养殖我的,人重要还是鸟重要?”王立军说。

  王立军介绍这片湿地是鸟类绝佳的保护地。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冯硕 摄

  改变从2020年开始。南大港(北部养殖池塘)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展开,通过退养还湿、坡面生态化改造等措施,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08.8公顷,并入选2023年国家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为更好地掌握湿地内鸟类物种及其动态变化情况,保护区搭建起科研监测一体化平台,通过平台监测鸟儿,既可以看,又可以听,还能统计,为湿地生态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南大港湿地是美丽的,也是脆弱的。”王立军说,“我们必须主动采取措施,持续开展生态修复提质和保护工作,呵护好这份大自然的伟大遗产。”

  南大港候鸟栖息地。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冯硕 摄

  这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一声清脆的鸟鸣响起,群鸟几乎同时离地而起,壮观的场景宛如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咔咔咔”,随着群鸟齐飞,南大港湿地景区内,一阵相机快门声不绝于耳。

  观鸟爱好者赵天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来保护区拍鸟了,退休以后,观鸟、拍鸟成了他最大的爱好。“这次栖息地成功申遗,我们鸟友也与有荣焉,就好像自己也参与了一样。”

  作为河北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南大港湿地这片静谧之地将因此迎来更多的关注,其独特的魅力也将吸引更多世人的目光。

  “这是河北世界自然遗产的第一张名片。”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处长张建国说,申遗成功将我省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上新台阶,也必将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申遗成功不是结果,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如何保护好和利用好“世界自然遗产”这张名片,并不轻松。

  南大港候鸟栖息地。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冯硕 摄

  “更好地守护好这片湿地,让南来北往的候鸟有更好的栖息环境,让市民更好地享受生态保护成果,体验世界自然遗产的自然之美,这是我们接下来的努力方向。”王立军说。

  据了解,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已经着手安排2025年南大港湿地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持续改善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环境。

  南大港湿地申遗成功,对于全省各地也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河北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等多种地形地貌的省份。近年来,河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这些自然珍宝,切实提高自然生态保护能力和水平,是使命,也是责任。

关键词:南大港,世界自然遗产地 责任编辑:张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