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讯(通讯员 王晓丹)在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葛泉矿,有这么一个人,他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把一块钱划向“壹起捐”,这样一坚持就是1784天,这份爱心每天都在继续。他就是保卫科——刘俊国。
孩子们口中的“刘叔叔”
“刘叔叔,你好!单位又给我加薪了,感谢你这些年的支持和帮助,我会好好工作,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刘俊国打开手机,看到郝巍发来报喜的信息十分欣慰,他和郝巍的故事还要从14年前讲起。
原来在2010年的秋天,刘俊国在《燕赵都市报》上看到一条消息,邢台市胡家营村有一个叫郝巍的男孩儿,父亲病亡,母亲体弱多病,每月的收入只有母亲做环卫工的几百元,这点钱,除了家庭开销,还要看病就医,而就是在那年,郝巍很争气,考上了国家重点大学--山东大学,马上要开学了,而孩子的学费却仍然没有着落。
“这么努力的孩子,咱得帮一把。”刘俊国找到孩子确切地址,寄去了1000元学费,并留言有困难就找刘叔叔。第二年,刘俊国心里惦记着郝巍,就专程到山东大学看望孩子。“刘叔叔,你怎么来了?”看到风尘仆仆的刘俊国,郝巍既惊奇,又高兴。“这不我出差吗,正好顺便看看你,天儿凉了,给你点生活费,给你买件衣服……”而就在这一刻,郝魏的眼眶湿润了。几百块钱的生活费、几件衣服,虽然在刘俊国眼里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看到孩子高兴他心里也甜滋滋的,就这样刘俊国对郝巍物质和感情上的资助持续到现在。
刘俊国对困难孩子的帮助不止这一件,2011年3月的一天,刘俊国在和同事聊天时得知,临城县有一户人家,姐弟三人,父母双亡,爷爷奶奶也早已病逝,仅靠年老多病的姥姥、姥爷抚养,家里十分困难,姐弟三人更是不得不面临辍学的境地……第二天,他就驱车200多里,一路打听,费尽艰辛找到孩子家。
“大爷、大娘,别害怕,我是从邢台来的刘俊国,听说了你们家的事,今儿过来看看,看我能帮上点啥。”刘俊国赶紧介绍自己。得知来意,老人紧紧握住刘俊国的手,泪流满面,哽咽地一句话说不出。临走时刘俊国将身上仅有的500块钱,硬塞到老人手里:“大爷,以后有啥事,你就给我打电话叫我,有时间,我会常来看你们的……”
从那年起,逢年过节,刘俊国都会带着学习用品和生活费来看望老人孩子,陪老人唠唠嗑,陪孩子们玩耍、聊天……慢慢地,他成了这个破碎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变成了孩子们口中亲切的“刘叔叔”。
职工口中的“帮大哥”
矿上职工上下班开私家车的越来越多,而建矿时期预留车位已无法满足职工需求。面对职工“停车难”问题,刘俊国开始琢磨了起来。刘俊国托朋友打听矿区路两旁闲置土地的村民,征求村民同意之后,他又联系铲车进行简单的平整,顺利解决了180个临时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题。
由于建矿时条件所限,东井职工住宿办公条件紧张,刘俊国主动担起需找合适办公场所的重任,最终经过多次与房主协商沟通,成功完成了东井扩租职工宿舍,为职工解决了住宿难题。
矿生活区由企业移交社会,无物业服务,导致生活区许多困难一时难以解决。“生活区路灯损坏多,好几处都不亮,晚上出来不方便。”矿生活区的老人和刘俊国唠嗑时说道。刘俊国积攒了几个月的工资,在生活区安装了4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老人们的心。说起刘俊国,大伙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2023年5月20日,刘俊国收到了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善行团全民慈善捐赠证书”,这对于一直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刘俊国来说,是最好的礼物。
这几年来,他记起来的捐款就有100多项。其实刘俊国家境并不富裕,那些献爱心的钱都是他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一身制服从春穿到冬,可他对需要帮助的人却总是慷慨解囊、无私帮助。
公认的“铁汉子”
火灾现场他冲锋在前、突发事件他积极沟通解决、疫情期间他坚守在抗疫一线……他是职工心中公认的“铁汉子”。
2021年7月,随着一声急促的电话响起,刘俊国接到一位村民的求救电话。他立即启动抢险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保卫人员赶赴现场,全力进行救火。
到达现场后,救援人员发现着火点周围布满干燥的树木和荒草,火势借助风力蔓延的极快,更为严重的是旁边还停放着几辆私家车。他和附近村民进行紧急协商后,兵分两路开展灭火行动。一队人员拿着铁锹先对车辆周围火苗进行铲土覆盖,同时矿上应急消防队立即出警,帮助灭火。另一队人员则在村民的协助下,从村民家里接通水管并拿来水桶站在上风口洒水灭火,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火灾被迅速扑灭!
这就是刘俊国,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煤矿职工,但他却用点滴善事,播撒爱心;用执着坚守,诠释初心;用真诚善良,传递希望;他是我们身边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更是一位值得敬佩和学习的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