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讯(叶飞 通讯员 王秋静)为进一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好贴近百姓,今年5月以来,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采取实地调研、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视察,了解相关经验做法,查找问题短板,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打造“15分钟文化生活圈” 让公共文化服务融入百姓生活
整理读者归还的图书,再分类摆放到相应的书架上。7月16日,正定新区三里屯实验学校小学部六年级学生李不凡身着红马甲,在石家庄市图书馆新馆少儿借阅区认真行使着“爱心小馆员”的职责。
“这里环境好,学习氛围好,离我家也很近。”李不凡说,当了两周“爱心小馆员”,他不仅锻炼了团结协作能力,还在空余时间里读了不少书,参加了几场知识讲座,暑假过得很充实。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人民高品质精神文化紧密联系。如何更好让公共文化服务贴近百姓?
近年来,石家庄市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达标提质等专项行动。截至目前,石家庄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3个、文化馆23个、博物馆72个、美术馆5个、体育馆4个、全民健身中心23个、科技馆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64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732个。
石家庄市图书馆。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供图
同时,该市率先在全省探索新型城市人文公共空间建设,在街头巷尾精心打造了148家文化名家工作室,常年开展文艺辅导、展览展示等文化活动,解放纪念馆“解放书咖”等15个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城市书房相继建成,“15分钟文化生活圈”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好融入百姓生活。
视察期间,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深入各县(市、区)的公共文化活动场地,发现一些场地存在建设面积不足、设施陈旧简陋等问题。视察组建议,进一步实施公共文化设施补短板提效率工程,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的每百万人拥有量。
丰富文化服务供给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
7月13日至14日,2024石家庄草莓音乐节在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与南二环东路交叉口西南侧草坪激情上演。2天时间里,26组音乐人和乐队登台献唱,数万名乐迷跟随节奏感受音乐的魅力。
石家庄草莓音乐节现场,石家庄非遗文创市集引人驻足。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供图
“近年来,我市聚焦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工作目标,持续推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去年举办了120场公益演出的基础上,今年积极引进了全国街舞大会、中国音乐小金钟首届全国声乐展演等文化活动,举办了2024石家庄草莓音乐节,以崭新面貌展现青年人的蓬勃生机,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观赏高水平的文化活动、品鉴高品位的文化盛宴。”调研期间,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张惠介绍说。
石家庄摇滚音乐季山水之间演出在藁城区廉州云湖风景区上演。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供图
坚持公益惠民,石家庄市不断丰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2023年,石家庄市举办各类展览123场次、社会教育活动1624场次,博物馆参观人数达到570余万人次;创新打造彩色周末、鼓王争霸赛、四季村晚、摇滚音乐演出季等多项品牌活动,走基层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惠及群众1200余万人次,举办的摇滚音乐演出季活动现场吸引观众360万人次;发放文化和旅游惠民卡42581张、惠民券704948张,群众的参与感进一步增强。
“我们通过广泛交流座谈了解到,当前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等特点,比如有些群众希望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更多文艺精品,有些群众则希望在感受文化艺术之美时有一个更好的消费体验。这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视察组成员、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蒲月英认为,相关部门应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引进高雅艺术演出”“走基层送戏下乡”等活动,引导更多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倾斜。同时,强化文旅融合,加强音乐与本地旅游、特色商品、非遗美食、体育赛事等消费领域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打造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满足群众消费需求。
提升数字化水平 让公共文化服务搭乘数字快车
如何足不出户就能跟随艺术名家学习水墨写生、戏剧创作或古典舞?上网搜索“石家庄公共服务云”,进入“学才艺”频道,这些都可以实现。
视察组了解到,近年来,石家庄市高标准建成了石家庄公共文化云平台,功能包括看直播、享活动、学才艺等,数字资源约4200集,资源总容量600G,并实现了与国家、省公共文化云资源共享、互联互通。2023年,该平台线上参与1681.7万人次。
“运用数字技术整合文化资源,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精准、质量更高的公共文化服务。此次视察,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就是各场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视察组成员、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慧巧说。
在实地调研中,视察组发现,石家庄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均具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已建成公共文化云平台、网站、App、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各类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其中,石家庄市图书馆大力加强古籍整理保护和文创开发工作,对馆藏16万册古籍开展了梳理、造册、著录等工作,完成数字化扫描50余种;石家庄博物馆不断加快藏品数字化采集进度,将文物资源、文化知识利用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技术等多元立体呈现,建成3D文物数字展厅,并入选河北省智慧文旅创新案例。
“让公共文化服务搭乘数字技术快车,是当下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就调研情况来看,部分场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视察组成员、石家庄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解亚静表示,建议相关部门统筹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加强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加快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提高优质资源供给能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