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讯(通讯员 刘洁坤)2024年,根据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经申报、审批等环节,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师生团队《戏曲文化赋能雄安新区建设》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戏曲文化赋能雄安新区建设》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供图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师生团队于2024年6月至9月,走进河北雄安新区安新县圈头乡,深入白洋淀腹地,与河北大学雄安生态环境学院黄大年教学团队和师生联合党支部开展联学共建,扎根雄安大地,围绕雄安新区建设开展戏曲文化调研、戏剧创作、唱词创作,推动思政、学术、创作深度融合,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故事,让“大思政课”在村头淀边扎根,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让乡村振兴之路传得更远。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师生团队与河北大学生态环境系师生团队开展联合共建。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供图
据了解,《戏曲文化赋能雄安新区建设》项目由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党总支书记钟鸣、系副主任肖艳杰担任指导教师,系专职组织员刘洁坤、校党委宣传部摄影办公室杨鹏宇担任项目负责人,带领22级研究生尤文清、秦孟婷,23级研究生庄雨萌、张斯媛组成师生团队,将“戏曲文化赋能”作为核心理念,深入研究雄安新区的文化建设需求,积极探索传统戏曲文化与现代传播相结合的新路径,以戏曲文化为载体,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戏曲文化赋能雄安新区建设》项目团队主要成员。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供图
在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党总支指导下,师生党支部充分发挥联合育人机制,围绕“一融双高”不断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把戏曲调研搬到村头田边,把学术论文写在祖国大地,把戏曲创作写到人民奋斗的征程中。以专业力量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创作反映时代精神优秀主旋律题材戏曲剧目并成功搬上舞台40余部,创作歌词曲词100多首,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师生团队深入白洋淀调研走访。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供图
河北是戏曲大省,在民间有“北方戏窝子”的美誉。雄安新区安新县圈头乡白洋淀,亦是京津保三地表演艺术人才的出产地、输出地,汇聚地和播撒地,近年来白洋淀兼收四方戏曲精华,改革创新,使其成为著名的戏曲之乡。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师生团队通过深入挖掘河北大学生态环境系师生扎根荷塘苇田潜心科研的故事以及当地红色革命历史故事,结合科研人员的专业知识,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和地域特色的戏曲作品与歌词曲词,与雄安同行,与人民同艺,展现雄安新区建设的壮丽画卷,宣传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故事,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宣传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戏曲文化调研赋能雄安新区建设。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供图
以河北大学生态环境系王洪杰教授白洋淀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教师团队为故事原型创作了河北梆子现代戏《清澈的爱只为雄安》,以第40个教师节为契机,创作了《青春写在村头淀边》《白洋颂》《是家乡,是坚守》《美在白洋淀》《璀璨明珠》《白洋淀边的“他们”》等6首戏曲唱词作品,内容涵盖了弘扬教育家精神、生态文明建设、雄安新区建设、传统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师生团队通过创作,向社会各界传递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展示了戏曲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成果。
以戏曲作品讲好雄安生态建设故事。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供图
在创作的同时,该系师生团队还深入调研戏曲文化如何有效赋能雄安新区建设,聚焦雄安当地的戏曲艺术及特色文化,梳理雄安新区现有的包括戏曲剧团、戏曲剧目等的戏曲资源,深入分析雄安新区以戏曲为主的艺术资源和发展潜力,分析当地在包括戏曲设施建设、戏曲活动组织、观众观看偏好、当今戏曲教育普及情况等现实情况,推动乡村振兴,为戏曲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并助力雄安新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最终形成戏曲文化赋能雄安新区建设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