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重大项目巡礼 | 首衡京津冀食品保供基地:让市民拎稳“菜篮子” 商户鼓足“钱袋子”

来源: 河北经济日报  
2024-10-15 10:10:47
分享:

  首衡京津冀食品保供基地。张卫军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烟成群)10月10日凌晨5点,保定高碑店,在首衡京津冀食品保供基地,以经营黄瓜为主的杨顺春已经开始忙碌了,他的交易量在这里能排到前五,是有名的“黄瓜大王”。

  “我是去年年底搬进保供基地的,这里车辆进出很通畅,管理、服务全面提升,我加大了摊位面积,生意也不错,日交易量平均在50到70吨之间,主要供北京、山西、内蒙古和东北三省。”杨顺春告诉记者。

  杨顺春介绍,今年国庆节期间,他的交易量比去年增长了近30%。7月蔬菜主产区降雨多,产量大幅下降,黄瓜价格到了每斤5至6元。现在的货源已经非常充足,云南、广西、 福建的菜都来了,黄瓜每斤已经降到两元甚至一元多。

  蔬菜经营户杨顺春从凌晨5点就开始忙碌。

  总投资50亿元的京津冀食品保供基地是首衡高碑店市场的升级、扩建项目,由首衡集团投资建设,也是河北省重点项目,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总储备能力达到25万吨。辐射北京、天津、黑龙江、山西、内蒙古等地,带动着省内150万亩的蔬菜种植。

  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菜篮子”,首衡京津冀保供基地每年蔬菜交易量近千万吨,主要包括净菜交易区、特菜交易区、食用菌交易区、蔬菜保鲜库、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保障京津冀消费者7天以上的农产品充分供应、价格稳定,离不开杨顺春这些“蔬菜大王”的支撑,更是这个基地最重要的职责。

  自今年7月中下旬以来,受连续高温降雨影响,多种蔬菜产量受到一定影响,来自北京、天津等地多个农批市场的采购商和超市纷纷涌入首衡市场对接采购。首衡高碑店市场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成立产地对接加强小组奔赴全国各地,新增加了宁夏、青海等20多个水叶菜的种植基地。同时新增300辆运输车辆,确保菜品畅通直达快速进入市场,还对周边的水叶菜采取免费进场措施,降低流通成本,保障蔬菜稳定供应。

  首衡京津冀保供基地每年蔬菜交易量近千万吨。张卫军 摄

  从长远来看,克服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影响,关键还是依靠现代高效流通体系。首衡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魏树俭介绍,该公司正在从多个方面着手,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持续搭建从批发市场直达居民餐桌的“三级民生保障体系”。在这个体系下,来自全国的农产品通过“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可以高效转运至“城郊大仓基地”,“城郊大仓基地”将各类生活物资分拨至城市内二级分拨网点,再由二级分拨网点通过“线上订单”和“无接触配送”模式分拨至居民手里,从而打通从批发市场到消费终端的流通环节。

  当前,首衡正加快推进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项目,项目负责人杨再丰介绍:“我们这个项目立足平急两用,计划在11月初交付,年内运营。该项目包含应急物资中转区、应急物资临储区等多个功能区,建成后将在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自然灾害时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有效确保京津冀特大城市群民生物资供应安全稳定。”

  首衡正搭建从批发市场直达居民餐桌的“三级民生保障体系”。张卫军 摄

  10月12日,记者看到,新项目正紧张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塔吊臂平稳移动,装载车来回穿梭运送土方和建材。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每天都分解施工计划,并通过实际进展实时调度施工单位增加人员,合理交叉作业,保证项目在计划期限内交付运营。

  37岁的张进余是一位“叶菜大户”,他去年年底作为首批商户代表入驻京津冀保供基地蔬菜区,一口气签下5个档口,每天的销售额将近20万元。为保证产品新鲜度,他还租下了冷库存放蔬菜。对于“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项目”这个即将落地的更大舞台,张进余跃跃欲试,希望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生意规模,拓展更多蔬菜品种。

  “随着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项目的投入运营,首衡将进一步提升稳产保供能力,不仅要让市场商户鼓足‘钱袋子’,更要让京津冀市民拎稳‘菜篮子’。”魏树俭表示。

关键词:基地,京津冀,菜篮子,钱袋子,巡礼 责任编辑:李丽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