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勇挑大梁·产业新亮点丨以奔跑的姿态做好“中国药”!看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如何突破千亿级

来源: 河北日报  
2024-10-19 16:41:40
分享:

  石家庄是首批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之一。然而,产业链偏低端、产业规模偏小等问题,长期制约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为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日,工作人员在石药集团巨石生物园区车间加紧生产。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牢记总书记嘱托,石家庄以奔跑的姿态抓创新,努力擦亮“中国好药·石家庄造”品牌。2023年,生物医药产业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元。

  千亿级体量如何炼成?近日,记者循着产业链探寻,破解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突破的密码。

  打造“新引擎”

  ——以创新的思路创新,闯出更多“第一”“首个”

  18年,一个婴儿长大成人的时间,石药集团自主研发的米托蒽醌脂质体终于“呱呱坠地”。

  米托蒽醌是广谱抗肿瘤药物,达到一定累积剂量后,会引起心脏毒性等毒副作用。国内外很多企业曾尝试开发米托蒽醌脂质体,减少米托蒽醌的毒副作用,都以失败告终。

  石药志在破局,攀登前人未曾登顶的高峰。

  但自主研发一款新药,谈何容易?一次次试错,一次次重来,石药终于靠创新敲开了“全球首个”这扇大门。

  “不断突破核心技术,才能研发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中国药’。”石药集团首席科学家李春雷深有体会。

  有创新,才有成长。石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达到50亿元。目前,已建起纳米制剂、mRNA、小分子等八大药物创新平台,在研创新药超130个。

  有什么样的企业,就有什么样的产业。

  华药研发的全球首个抗狂犬病毒抗体疫苗;轩竹生物研发的一类创新药安奈拉唑钠;绿叶嘉奥研发的全球首个治疗帕金森病的长效缓释微球制剂注射用罗替高汀微球……

   5月6日拍摄的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中央创新区外景。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一批批国内外领先的创新成果,不断擦亮“中国好药·石家庄造”这张产业名片。

  春江水暖鸭先知。

  作为科创企业,河北纳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兰举对创新氛围的变化,感受尤为明显:“最艰难的时候,多亏政府拉了一把。”

  “产品供不应求,年产值预计在1亿元以上。”如今徐兰举信心十足,“以奔跑的姿态抓创新,肯定有大作为。”

  让“徐兰举们”踏实创新的信心从何而来?

  看得见的变化就在身边——

  创新平台建起来了。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89个,企业、高校、科研单位携手打造“试验田”。

  重点实验室多起来了。5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9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油”。

  成果转化火起来了。依托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等平台,“京津研发、石家庄转化”结出累累果实。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截至目前,石家庄拥有本地注册一类创新药6个,在研一类创新药63个,创新动力澎湃。

  探索“新模式”

  ——龙头带动,现代化高端化产业集群蓄能起势

  机械手臂上下翻转,制瓶、灌装一气呵成,生产线上几乎见不到工人的身影。

  10月9日,如果不是来到石家庄四药集团直立式软袋输液生产车间,很难相信眼前这条生产线一天就能生产200万袋,有着全球第一的日产能。

  想要观察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以石四药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是值得剖析的样本。

  这些年来,石四药集团一刻不敢放松创新的脚步,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10%用于研发,20%用于技改。

  靠着一项项核心技术,石四药集团打开了广阔市场,年主营业务收入超60亿元,80%效益由新产品或换代产品创造。如今,公司生产的软袋输液产品,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

  像石四药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一路在石家庄扎根、成长、壮大,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看好这里研发—中试—生产的全链条体系。

  这背后,有重塑后的新空间作支撑。

  行驶在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里,四环医药、药明生物等知名药企标志不断掠过,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典型的城中村:南、北郄马村周边,插花一样分布着一些企业。

  近日,研发人员在石药集团中央药物研究院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样本分析。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石家庄的做法是——房地产开发为产业发展让路,插花式开发变为集中开发,土地供应优先保障产业所需。

  4000多亩土地,7天完成入户评估,7天完成协议签订,10天完成腾空搬迁,为产业提档次、扩规模拆出了新空间。

  绿叶制药来了,优抵生物来了,纳科生物也来了……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入群”,为园区增添了新动能。

  这背后,有延链补链的新模式作保障。

  前不久,一场新一代疫苗和疫苗佐剂科学创新大会在石家庄举行。

  与以往会议不同,协办方中有一家企业——华普生物技术(河北)股份有限公司。这是石家庄新一代疫苗产业的链主企业。

  全球仅有两家公司拥有多条自主知识产权的CpG序列,华普生物便是其中之一,它解决了中国在疫苗佐剂上的“卡脖子”难题。

  “链主也是合伙人,行业龙头来办会,更能带动和引领整个产业发展。”石家庄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丁飞燕说。

  在龙头带动下,“朋友圈”越来越大。

  “有华普生物推荐,对石家庄更多了一份信任。”上海赛菲尼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予良说,已和石家庄进行多次沟通,期待后续合作机会。

  发现一个“潜力股”企业,就成就一个,再发展为产业链、产业集群——这就是石家庄的探索。

  如今在石家庄,共有生物医药企业1299家,已形成涵盖生物药、高端制剂、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的中高端产业体系。

  培育“新生态”

  ——改革破题,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产业越新,发展越快,越需要创新体制机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破题。

  “创业来石家庄,来对了!”能让诺澳原生物技术公司总经理付敏感触如此之深,是因为石家庄高新区的中央创新区,打造了一个集功能服务平台、共享实验室、孵化创新区等于一体的“筑梦空间”。

  省药监局药品医疗器械检验审评中心能随时进行药品检测;多家基金公司能提供资金支持;“邻居们”都深耕生物医药领域,合作空间极大拓展……

  “用最低的成本,做最多的创新。”中央创新区探索科技体制改革,搭建产学研平台,让许多像付敏一样的“科漂”慕名而来。

  近日,工作人员在石家庄四药集团车间内进行作业。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调动一切创新资源、用好一切创造因素。石家庄市大胆用改革的方法,破除束缚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让改革之策精准“滴灌”企业——

  去年9月,轩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抗肿瘤产品研发进入关键环节,石家庄市1000万元生物医药研发奖励为公司创新注入“强心剂”。

  石家庄市对瞪羚企业分类择优给予奖励,设立产业基金、创投基金、天使基金支持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发展。从2021年到2023年,累计为385个医药企业和项目颁发奖补资金2.7亿元。

  让创新之举释放人才活力——

  一到石家庄就拿人才绿卡,就医、出行走绿色通道。这个暖心举措,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博士侯云龙选择入职以岭医药研究院的“加分项”。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除了将新引进的省属骨干院校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纳入人才绿卡B卡服务范围,该市还针对生物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给予年度工资薪金奖励,最高奖励50万元。

  向创新要动力,以改革增活力。今年上半年,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07.4亿元,高质量发展劲头十足。(河北日报记者 周洁 冯阳

关键词:石家庄 责任编辑:徐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