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听”燕赵母亲河①丨大运河“活化石”船工号子

来源: 长城网  
2024-11-19 11:09:00
分享:

  编者按

  燕赵大地河湖资源丰富,历史积淀厚重,河湖文化深厚,河湖故事众多。即日起,河北经济日报社联合河北省水利厅、河北省河湖长制办公室推出《“云听”燕赵母亲河》音视频系列报道,通过燕赵河湖小故事的挖掘、河湖历史文化的展示,进一步推进河北幸福河湖建设,促进河湖文化传承,打造河北河湖小故事IP。

  大运河“九曲十八弯”,逆水行舟呢,离不开人力拉纤。要想让纤夫们步调一致,就得靠船工号子。

  河北沧州沧县捷地村村民赵金岭,今年90多岁了,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沧县船工号子的传承人之一。打8岁起,赵金岭就跟随父亲上船干杂活儿,17岁当上了船工,一干就是40年,船工号子也伴随了他40年。

  粗犷的船工号子有着大运河文化“活化石”之称,船工号子在船工与险滩急流的搏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船工号子是运河上最古老的劳动号子之一,是提示大伙儿一块儿使劲的信号。运河上拐弯拐得紧的地方,必须得打号,打号得落在腿上,腿得找号,号得找腿,不落在腿上,拉纤的光两边晃了,一落在腿上,它就往前拉一膀子,也就是力要用在肩上。诀窍就是:打号落在腿上,力量用在肩上。

  跑漕运,到哪一步了都有对应的号子。除了拉纤号和闯滩号,还有起锚号、摇橹号、出仓号、立桅号、跑篷号等十来种,除起锚号为齐声唱外,其余都是一人领唱众人和。号子也没有固定的词,唱山、唱水、唱人,唱险滩、唱急流、唱风景,都行,全凭船工的心情。

  20世纪50年代起,沧州成立了船运社,运河上木船变成了机帆船,用不到人拉船了,船工号子自然也消失了。

  到了20世纪70年代,沧州境内的大运河逐渐断流,赵金岭才离开船。

  近年来,随着持续实施治理,大运河又恢复了往日繁盛的风采。今日碧波流淌的大运河,又唤起人们对曾经水运繁华场景的记忆。

  策划:徐光 于杰

  文案:吴新光 石鹏飞

  后期:刘学民 张倩

关键词:燕赵母亲河,大运河,船工号子 责任编辑:吴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