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京津冀区域生产总值11.5万亿元 三地增速均超全国

来源: 河北经济日报  
2025-02-22 10:28:39
分享:

  河北经济日报讯(记者 袁立朋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全)2月20日,记者从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京津冀区域生产总值为11.5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2.1倍。协同发展11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总量已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

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全 摄

  北京市协同办副主任、京津冀联合办副主任周浩说,过去一年,三地牢牢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推动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唱响京津“双城记”,“六链五群”培育见行见效,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全面提速,重点领域协同发展亮点纷呈,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三地优势互补、相互赋能,协同发展呈现新气象。

  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京津冀区域生产总值分别为49843.1亿元、18024.3亿元和475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5.2%、5.1%和5.4%,三地增速均超全国。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是京津冀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的关键之一。京津冀联合办统计专题工作组成员、北京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燕南说,京津冀三次产业构成由2013年的6.2∶35.7∶58.1变化为2024年的4.3∶26.8∶68.9,第三产业比重近七成,提高10.8个百分点。其中,北京第三产业占比保持在八成以上,天津占比超六成,河北提升最快(为53.7%),三地比重比2013年分别提高5.8个、9.8个和12.7个百分点。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推动了生产要素在京津冀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三地已累计推出230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持续共同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三地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增强了协同发展动能。从协同创新看,2024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从产业协作看,区域内企业流动更加活跃,三地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在区域内跨省设立分支机构近万家,其中北京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占京外分支机构的13.3%,比2013年提高1.3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分支机构占比超四成。

  河北在协同发展中持续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成果显现。京津冀三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6.7%、4.6%和7.5%,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2.3%,比2013年提高10.5个百分点。

  协同发展增进了民生福祉,京津冀居民收入在稳步增加。2024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5415元、53581元和34665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名义增速分别为6.9%、6.7%和7.8%。三地城乡居民收入比值比2013年分别缩小0.29、0.13和0.35。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新阶段。”周浩说,下一步三地将以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为统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落地为抓手,强化“一核”辐射引领、“两翼”发力齐飞和重点产业链群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北京市,生产总值 责任编辑:袁立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