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县流井乡北流井村兴芮农牧流井蛋鸡原种场。崔金龙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苗苗 实习生 黎炜杰 通讯员 李霞光)“这对我们村来说真是好的发展‘鸡’遇,大家伙都铆足劲儿要把项目做大做强呢!”3月6日,记者走进保定市易县流井乡北流井村的兴芮农牧流井蛋鸡原种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整齐排列的鸡舍、干净整洁的场区。育种技术副经理刘喜魁在标准化养殖笼架前专注地检查鸡笼水线和料槽。
刘喜魁口中的发展“鸡”遇,说的就是这里的蛋鸡养殖项目和其中浓浓的“科技范儿”。

育雏鸡舍内,技术工人正专注地检查水线和料槽。郭恩桥 摄
据了解,蛋鸡原种场项目借助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芯片的关联分析技术,有效提升鸡群的免疫力和生产性能。在育雏鸡舍,饲养着2万余只鸡,经过70天的饲养后,它们会被转到成年鸡舍。随后,通过对鸡群生产性能的测定、产蛋数统计以及称重等检测,筛选出部分优质鸡群,用于生产祖代以及商品代鸡苗。
“你瞧瞧这智能巡检机器人、自动精准喂料系统、AGV智能运输车,还有搭载的智慧育种系统,成功构建起育种、养殖两大智能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生产管理、育种检测、数据分析全流程的数智化线上管理。”刘喜魁迫不及待地向记者展示鸡舍里的“高精尖”设备,这些为蛋鸡养殖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目前,项目总投资达1.2亿元,占地面积102亩,场内现存栏原种蛋鸡3万余只,祖代蛋鸡存栏4万余只,为周边村民提供本村就业岗位近50个。

工人在调试蝎子养殖所需的太阳能供热设备。郭恩桥 摄
在距离北流井村不远的主良村的钳蝎养殖基地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忙着码放装母蝎用的产杯,调试蝎子养殖太阳能供热设备……
蝎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独特的医学价值。近几年,主良村发展集蝎子养殖和育种繁殖,建成了综合性养殖基地,拥有4000平方米的温室及相关配套设施,年产成品蝎达20余吨,主要销往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地药材市场。养殖基地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还带动了村里“家庭式”黄粉虫养殖场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钳蝎养殖基地工作人员查看母蝎的生长状况。郭恩桥 摄
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易县将“抓项目、扩投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县域产业发展的赛道上按下加速键、跑出加速度,推动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据介绍,2025年,易县流井乡共谋划储备项目6个,总投资约3.5亿元。除了兴芮农牧蛋鸡原种场、钳蝎养殖基地已正式投产外,洪崖山3A景区综合提升改造、北豹泉零碳小镇、东豹泉和西流井光伏片区等项目也在推进中。
“我们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径。让特色‘小产业’朝着规模化、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易县流井乡党委书记朱晓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