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县下马厂村的孝老食堂。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烟成群 摄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烟成群
3月18日,临近中午,在沧州青县马厂镇下马厂村, 81岁的邢汝顺开上三轮车,带着89岁的哥哥邢汝怀去村里的孝老食堂就餐。该村的孝老食堂已建立四年,每天临近饭点,老人们就相互招呼着赶过来。
下马厂村党支部书记陈金良介绍,村里的孝老食堂服务60周岁以上家中无人做饭的脱贫户、特困户及低保户共计12人,县民政部门还给孝老食堂购买了责任保险,为就餐老年人提供意外保障。
村民邢西泊告诉记者,他87岁的哥哥邢西文是孤寡聋哑人,在孝老食堂,哥哥天天能吃上可口的热乎饭,几年下来气色好了,心情舒畅了,经常用手比画着告诉他今天吃了什么。现在有了保险,作为家人,更多了一份安心。

下马厂村党支部书记陈金良介绍孝老食堂运行情况。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烟成群 摄
助餐服务是养老服务的重点工作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及家庭生活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特困、独居等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农村地区,如何吃上一口热乎饭是不少老年人每天面临的“烦恼事”。
为此,河北省民政厅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老年助餐服务,满足农村空巢、留守老年人的就餐服务需求。近年来,青县已经累计建设了201家孝老食堂,覆盖全县近60%的行政村。
好事办好并不容易。在王维屯村当了28年党支部书记的杨宝良说,这些年村里建起了敬老院,除了孝老食堂,还设置了活动室、医疗室,有图书、多媒体、棋牌娱乐活动区。村里的特困、独居等老年人可以在这里吃饭、住宿。
“责任”两个字一直被杨宝良放在心头。他早晨、晚上都会到敬老院看看有没有异常情况,敬老院里外都安装了监控,他随时会打开看看视频画面。“我们生怕老人磕着碰着,出个意外。有了保险,就等于多了一层保障,忒好了。”杨宝良说。

村民在孝老食堂就餐。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烟成群 摄
“孝老食堂保险”由中国人寿寿险沧州分公司牵头,在政府部门支持下推出,旨在兜深、兜细老龄健康,助力老年健康保障体系多元化建设。中国人寿青县支公司副经理程艳红介绍,该公司已经为青县107个孝老食堂上了责任险,化解孝老食堂运行风险。该险种为指定场所意外险,不记名,涵盖食物中毒、滑倒、摔伤、 烫伤等意外,在孝老食堂内就餐的老年人都可享受保障。
“孝老食堂解决了农村困难老年人吃口热乎饭的问题,同时,孝老食堂也需要补足风险隐患的短板。”中国人寿青县支公司经理苏景森认为,一旦出现意外,医疗费用对于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来说都是经济负担,可能会出现承担不起费用或者因病返贫的现象。
开展孝老食堂保险业务,在省内并没有先例。保险公司、民政部门多次沟通,结合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及孝老食堂的专项服务,最终敲定了保险方案,确定了保障责任、保障金额、方案定价、承保形式。
由于孝老食堂的建立由村党支部、村集体、村企、个人等多渠道投入,所以为孝老食堂投保意外险的保费资金来源成了一个难题,保费虽不多但缺少配套政策无法申请资金。保险公司联合县民政局与财政等部门多次协调,将保费途径定为福彩公益金,还在原费率的基础上优惠超过80%,并且充分考虑孝老食堂就餐及服务人员不固定,采用无清单方式进行承保。

青县民政局、保险公司为孝老食堂送来慰问品。河北经济日报 烟成群 摄
河北省民政厅2024年制定了推进城乡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城市地区80%以上的城镇社区建有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农村地区80%以上的乡镇建有乡镇级孝老食堂。到2026年底,全省城乡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就餐便利度、满意度明显提升。
青县民政局工作人员王成航告诉记者,青县总人口42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8.7万,占比达20.65%。老年助餐服务兼具公益性和市场化属性, 青县孝老食堂推进过程中的保险探索经验,如保险方案设计、保费资金来源等,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一定的参考。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不断丰富养老保障产品供给。记者了解到,中国人寿寿险河北省分公司不断创新产品,联合省卫健委持续推动助老安康工程,截至2024年底已覆盖192万老年群体,风险保障达760亿元,获赔付人数6.38万,赔付金额约6300万元。该公司还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目前已承办承德、石家庄、邢台等5个市的长期护理保险项目,覆盖人群144.57万人次,解决重度城乡失能人员日常生活照料以及医疗护理的需求,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